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语文教案

时间:2025-07-15 11:01:13
有关语文教案模板6篇

有关语文教案模板6篇

作为一名教师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教案是教学蓝图,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。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语文教案 篇1

教学内容:

1、读读背背。

2、学写铅笔字。

一、教学第三题

1、审题

(1)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。

(2)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。

(3)师: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,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。

2、指导。

(1)学习成语歌。

看图: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?

师: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,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,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!

(2)出示:循序渐进由浅入深

借助拼音自由读,要求读正确。

检查读正确情况。

(3)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?请同学们想想。

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。教师补充。

(4)指导朗读,读出韵味。

师: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?

师: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,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,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。

3、出示:日积月累温故知新

(1)借助拼音自由读,要求读正确。

(2)检查读正确情况。

(3)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?请同学们想想。

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,教师补充。

(4)指导朗读,读出韵味。

练习:学生练读,同桌练习背诵。

(5)检查背诵情况。

4、学习儿歌。

(1)看图,说说图上画了什么。

(2)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,要求读准字音。

指名朗读,教师范读。

学生自由朗读,回答教师问题:

“花儿”指什么?

“风雨”指什么?

(3)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?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?

(4)师: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,打着小伞去上学,谁来读一读?

(5)练习朗读、背诵。

(6)检查朗读、背诵。

二、教学第四题

1、审题。

(1)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。

(2)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。

2、指导。

(1)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。

(2)今天,我们学写“同、问、网”3个字,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朝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。

(3)出示:同

3、练习。

(1)练习描写“同”3个,仿影1个。

(2)教师巡视指导。

4、小结。

(1)表扬写得好的同学,指出问题。

(2)进行纠正性练习。

其余两个字教学方法相同。

语文教案 篇2

一、拨动情弦,思维点燃

记得小时候,我们学校里来马戏团,团里有一个矮子演员,二十多岁,不到一米高,头大四肢短。走起路来很可笑。我们几个男孩子觉得好玩,放学后,一直跟在他后面,嘴里还不停地喊着:“矮子,矮子……”有一个调皮鬼竟在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字“矮子”,贴在他背上。我总觉得太过份了,可这个矮子却不以为然,丝毫也不生气,面对孩子的讥笑,却说:“我是矮子,先天不足,身不由已吗?”

晚上马戏团开演了,首先出场就是哪个矮子。他一出场,全场发出一阵“哈哈哈”的嘲笑声。一会儿场上竖起了一只熊熊燃烧的火圈,只见矮子从火圈的六、七米远的地方直冲向火圈,在离火圈一米左右时,脚猛一蹬,两手向前一伸,从火圈中钻了过去。真不愧是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”哇!真行!厉害!好!一片喝彩声。这时的我,感动了,矮子不矮啊!胸怀宽广,技艺精湛,令人折服。从此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。这件事虽然不在眼前,已几十年过去了,可还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不能抹去。

为什么不能抹去,是因为在心灵中感动过。感动,大都来自人对人的感动,我们看电视剧,看书的时候,对其中的人物产生同情是感动,产生崇敬是感动,看到非凡精神是感动,体会到高尚的品质是感动。感动后对你会产生一种力量,一种敬仰等。感动,也可以是人对物的感动,看到蚂蚁搬青虫,多么的不容易,感到团结就是力量。从物的身上看到人的品质,人的精神。感动,也可以是物对人的感动,当某一种物体,我们人类倍加关心、爱护,它似乎很有灵性,深受感动后感谢你,报答你。

二、思维碰撞,火花四射

师:同学们,你有过感动吗?

生1:我被燕子的母爱精神所感动过。一次,我家做了一个燕子窝。一个星期天,小燕子出巢后,刚刚学会飞。一只小燕子掉在地上,我们抱在手掌里觉得好玩。这时,一只母燕飞来了,见到这个情景,就在屋内低飞盘旋着,嘴里不停得“叽、叽、叽”地叫着,好像在骂我。我们领会了这个意思,移来桌子,端来凳子放在桌子上,把小燕子放回巢里。这时母燕马上飞进巢里护住小燕子,亲热情儿甭说了。母爱,感动了我,从此,我决不会去损害小动物了。

生2: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,文章中的这位母亲对待盲童儿子使我感动了。事情是怎样的:“一位盲童,在打弹弓,打得很差劲,他的母亲却鼓励他干下去。路人见了,要求教他,可他的母亲拒绝了。母亲如此回答:“他是一位学生,他不比一般人差,他的智力,细胞和肌肉都跟平常人一样,只是眼睛瞎了,盲孩子也绝没有因为盲而不干。”这种无私的爱,对人生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。我那此事与周围的人作比较,深深感到:母爱的伟大,盲孩子的坚强。

生3:我曾经被动物的友情感动过。去年,我去海洋生物馆,参观8岁的海豚聪聪顶球表演,精彩的顶球表演使我拍麻了手掌,喊哑了嗓子。表演结束了,又去看望了它。今年暑假,我又去了海洋馆,可不见了海豚聪聪的表演,我去后台问了阿姨,阿姨告诉我,聪聪得病了,没法表演。阿姨带我去看,只见聪聪沉在水里一动不动。阿姨告诉我,聪聪第二次手术又要开始,手术时,我一直陪在聪聪身边。医生从聪聪身上取下一块硬东西,可手术不是很成功,聪聪流血过多,快要死亡了。在这临死之前,它看着我,轻轻地摔了几下尾巴,好像在与我说再见了。这时,我心里一阵难过,其实动物也知道好歹,也有感情,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

……

师:同学们,听感动的事太多了,人与人之间,人与物之间,物与人之间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,只要你去细心领悟,很多地方都有感动的心情。

三、它山之石,供你借鉴

一个令我感动的“伟人”

他,不是因普通人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而被我感动;他也不是因世界名人散发出来的爱国热情而被我感动;他既不平凡也不特殊,他是一所重点初中的优等生,学校的佼佼者,老师的得力助手,家长的孝顺儿子。也许,你会认 ……此处隐藏6182个字……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,发挥范读的作用,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。)

4、识字。

拿出生字卡片,自主识字: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;开火车读,连词读,齐读。(注意"珍、肉、史"翘舌音。)

游戏:猜猜猜。小组合作,一人摆生字的口形,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。

(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,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,给学生识字的空间。)

三、写字

1、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"化代孙植",认读,交流识记方法。

问: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?学生先书空,再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规律:左窄右宽。

2、观察"化、代"两个字,你发现了什么?教师范写。

(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,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:撇不能太弯;竖一定要垂直。)

3、学生描红,临写。

4、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。

四、作业

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,写上说明,下节课向大家介绍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、巩固11个生字、会写4个字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、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,激发学生关注科学、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。

教学重点:

了解古生物知识,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,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定的介绍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巩固

1、抽读生字卡片。

2、同桌互读检查,小组给生字找朋友。

3、课件出示生词,举行擂台赛,选出识字小擂主。

4、质疑:自由朗读,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不懂,先小组内讨论,再集体交流。

二、熟读

1、象银杏树、大熊猫、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,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,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,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?现在,请大家认真读课文,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,流利。

2、自由读课文。

3、小组内互相检查。

4、全班整体检查。

5、假如你是"活化石",请你任选一种生物,向大家介绍一下吧。先组内练习,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。(随着学生的介绍出示银杏树图片123和介绍、大熊猫图片123和介绍、中华鲟图片123图片和介绍)

(转换角色,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,发展学生的个性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、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。)

三、写字指导

1、出示"历史灭克"四个字,认读,组词。

小组内交流:怎样写好这几个字?

2、指导书写。

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结构的"灭、克"横不能太长;"史"和"灭"竖撇要先坚后撇。

3、边观察边练写,师巡视。

4、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。

四、练习

完成课后"读读写写"

五、展示

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,介绍自己的作品。(《活化石》是一篇常识性课文。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熟读课文并内化呢?课前,让学生挑选一种活化石,以"活化石博物馆讲解员"的身份指着投影图片介绍,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。课后布置书面作业--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。)

(内容不必限制,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,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,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。)

六、拓展

1、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。

2、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。

3、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,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。

语文教案 篇6

教学要求

1、学会声母b p m f ,能够读准音,认清形,并能正确书写。

2、认识音节,学习“两拼法”,能准确拼读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。

教学重点

1、教读、教写b p m f.

2、学习拼读音节。

3、教学带调拼读。

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

教学时间 2课时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 新课

指导儿童看“情境图”,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。

师问: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?(看大佛)对,这就是“大佛”的“f”,相机出示卡片“f”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,问,他们看大佛,要先爬一段什么呢?(山坡)这就是“山坡”的“p”,出示卡片“p”,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,就想——(用手去摸),这就是“用手去摸”的“m”,出示卡片“m”。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:“大佛是文物,我们要爱护文物,不要用手去摸!”这就是“广播”的“b”,出示卡片“b”。

二、教学发音

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口语语音,来体会声母的发音方法。

1、教学声母“b”

先让学生知道读音是“广播”的“播”,然后教师示范,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,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发音。一定要读的又轻又短,也可以运用教材中“波浪”的的“波”。编口诀“帆船冲浪bbb”。

2、用同样方法学习“p m f ”

编口诀为“猴子推车ppp,兔采蘑菇mmm,手扶拐棍fff。”

三、读语境歌

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。“爸爸带我爬山坡,爬上山坡看大佛,大喇叭里正广播,爱护大佛不要摸。”

四、教学书写

先教笔顺,再描红,最后临写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检查

复习韵母:a o e i u v;声母:b p m f。要求把声母和韵母的音读准。

二、教学拼读

1、出示音节。教师出示:ba。告诉学生这就是“八个”的“八”,知道“八”的读音是“ba”,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。

2、教师拼读。教师先范读,然后利用插图进行拼读:一个猴子推着b,一个猴子推着a,前音轻短后音重,两音相遇猛一碰,b---a---ba。教师范读,学生随读,再适当选几个不同类型的音节进行拼读示范,学生随读。

3、学生试读。先练习b p m f与a相拼,开始教师可以领读,后面的可以让学生按顺口溜的规律,“溜”下去。练习熟了之后,就可以改为与i u v相拼。熟练后可以打乱顺序拼读,也可直接读出音节。

4、带调拼读。

(1)出示音节。

出示bā,再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,向学生讲明这是“八”的读音(同一音节不带调号读第一声)。

(2)教学读法。

用音节数调法。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(第一声)的韵母相拼,拼成音节,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,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、第二声、第三声、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,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。

5、用以上方法,教师辅导学生练习拼读。

《有关语文教案模板6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